鼎是中国重要文物,最初是用来炖肉的炊具,之后还演变为祭祀的礼器。在中国通常出现在博物馆展示柜里的鼎,在与中国万里之遥的非洲大陆南端的南非只会摆在餐桌上,里面还盛着美味佳肴。在南非的餐馆里,记者看到外形酷似中国古代三足鼎,而且功能与中国古时的鼎一样是炊具的“波基火锅”。
此锅铸铁制成、通身黝黑、造型古朴、双耳三足、圆腹阔口,像极了商周时期的三足鼎,不同的是没有花纹和篆字,并多了实用的锅盖和提手。根据使用人数不同有不同的型号,最大的25号锅可以满足59人吃饭。记者餐桌上的是1/2号,但一个人吃也是绰绰有余。打开锅盖,香味扑鼻而来,里面牛尾、土豆、胡萝卜、南瓜等一锅烩,让人不禁联想到东北乱炖。这就是南非特有的波基火锅炖牛尾。牛肉鲜香软嫩,土豆入口即化,浓稠的汤汁非常下饭,吃起来味道也给人一种熟悉的家常菜的感觉。
这种南非炊具的历史远不及商周时期那样悠久,和中国的鼎也没有亲缘关系。但它与南非的历史紧密相关。荷属东印度公司1652年建立开普敦殖民地,其后主要来自荷兰的移民不断涌入,这些移民也带来了家乡的铁锅,在移民的迁徙扩张中,铁锅逐渐发展出三足,可以直接置于篝火之上,锅盖内凹,可以放木炭从上方加热,不仅能炖肉炖菜,还可以烤面包,铸铁锅能很好地保存热量,在露营和旅行中非常方便。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就是带着波基火锅向南非内陆地区进行大迁徙,侵占了原属于科伊桑人和班图人的土地,建立起布尔人的共和国。
不过,波基火锅也传入当地族群,班图语系的祖鲁人将其称为普图锅,他们用它来制作名为帕普的食物,类似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玉米面团,他们会在部落的婚丧大事时用普图锅准备食物。随着殖民贸易的发展,来自亚洲的各种香料和食材也进入波基火锅中,形成南非独特的烹饪方法。来自亚洲的印度尼西亚人、印度人、华人也随之来到了南非。
泰晤士报驻南非记者安迪勒·恩德洛沃说,南非文化就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巨大波基火锅。《环球时报》记者也认为,锅的三足象征来自非洲、欧洲和亚洲各族裔构成南非社会,锅中美味成分丰富。纳尔逊·曼德拉曾说过:“没有什么事物是非黑即白的。”仅有一种材料无法烹制出美味佳肴,只有一足的波基火锅也无法站立,即便在种族隔离时代,食物也并未隔离,不论什么肤色,人们都会吃帕普和烤肉。实际上,生活在南非,平常的生活中就能体验到这个国家的多元和包容。南非宪法第一章第6款明确11种语言为官方语言。
在南非的种族隔离博物馆里,在南非象征种族和解的六色国旗前,可以听到绝无仅有,每段歌词都是不同的官方语言的南非国歌,让人从黑白分明的种族隔离时代走向色彩绚烂的彩虹之国新南非。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