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上隴原 探尋多彩甘肅建設新成就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24-09-13 08:29:17







圖:隴港學子打卡蘭州地標──黃河母親雕塑。\大公報記者郭濤攝

「多彩甘肅,我們來了!」7月20日,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甘肅省委宣傳部主辦的「2024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甘肅行」,在位於甘肅蘭州的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啟動。未來一周時間裏,來自香港甘肅兩地的23名學子,將秉持范長江精神,一起奔赴蘭州、定西、天水、白銀等地交流採訪,展開「一帶一路」隴原建設的見證之旅。同時,用「行萬里路」的方式,感受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的萬千氣象。\記者 李陽波、張帥、郭濤

范長江西北行 走過路段最長之地
據介紹,89年前,26歲大公報記者范長江,開始了著名的西北採訪之行。他歷時十個月,行程六千餘里,採寫了一批反映社會現實、歷史情況和紅軍長征等內容的精彩報道,在《大公報》刊發後引起全國轟動。而甘肅則是范長江西北行走過路段最長、區域最廣、寫過文章最多的地方。

參加此次甘肅行的隴港學子分別來自香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培僑中學、南京大學、暨南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師範大學、蘭州交通大學、蘭州理工大學、蘭州財經大學、蘭州文理學院。啟動儀式上,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夏曉勤、《大公報》副總編輯韓紀文共同為採訪團授旗。

「備受矚目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出了戰略部署。」韓紀文在啟動儀式上致辭時表示,在全國掀起新一輪大發展的大背景下,大家相聚在如意甘肅的黃河之濱,見證「2024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甘肅行」啟動,格外有意義。

「用心」「用情」呈現有溫度報道
韓紀文指出,人生是各種各樣體驗的疊加,希望同學們珍惜機會,把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結合起來,以一名記者的狀態和視角,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用功」做好準備,「用心」發現新聞,「用情」記錄見聞,呈現出一批有角度、有溫度、有深度、有速度的全媒體報道。

據悉,「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甘肅行」已行走10年。過去10年,來自香港和甘肅的兩百多位傳媒學子,在甘肅行走了14條線路。

「甘肅歷史悠久而厚重,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夏曉勤在致辭時指出,過去10年間,甘肅省委宣傳部與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共同邀請了來自香港和甘肅高校的200多名學子走訪隴原大地,親身感受甘肅的文化底蘊、山河魅力和發展脈搏,以青年人的視角和筆觸去觀察和寫作,發表了500餘篇報道文章,集納形成了《大公報》《文匯報》100多個版面的專題報道,向香港以及海外讀者真實、全面展示了幸福美好新甘肅的建設成果。

在「行走甘肅」中「讀懂中國」
夏曉勤同時表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范長江先生誕辰115周年。真誠地希望同學們在接下來幾天的採訪活動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秉持范長江先生的專業精神,深入走訪、細緻觀察、親身感受、認真思考、用心寫作,更好記錄和傳播對甘肅獨特人文風物的體驗、對甘肅高質量發展成效的體會、對中國式現代化生機活力的體悟,讓更多的人跟隨着你們在「行走甘肅」中「讀懂中國」。

甘肅省委宣傳部國際傳播處副處長安楊芳,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李榮珍,甘肅省文史館研究員康民,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館長袁志學等出席啟動儀式。
親身實踐/港生:行萬里路 了解祖國發展

  圖:隴港學子體驗蘭州牛肉麵製作技藝。\大公報記者郭濤攝

在啟動儀式上,香港培僑中學的魏濟擇代表香港學生發言時說,從古代的「絲綢之路」到今天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的樞紐地理位置為其帶來了獨特的文化,希望通過這次參觀能夠親身感受甘肅濃厚的歷史底蘊,更深入地了解「一帶一路」為當地發展所帶來的推動,用「行萬里路」的方式來了解祖國的發展。
「參加范長江行動甘肅行,十分期待能夠更加了解一線記者和編輯的工作,通過親身實踐為將來的職業道路做好充足準備。」魏濟擇稱,相信通過這次經歷,能夠更加真實地了解祖國的發展,將仔細地觀察、記錄、用文字去訴說所見所聞,用不斷增長的見聞向外界展現真實的中國。

來自蘭州大學的李心月在發言中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今次活動給隴港的新聞學子提供了一次寶貴的學習和成長機會,有機會將「讀萬卷書」同「行萬里路」結合。她期待與香港同學一起,學習新聞前輩范長江,一邊行走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一邊記錄,用青春的腳步丈量西北大地,在行走的過程中讀懂甘肅,用有溫度的新聞作品講好所見與所聞。

記錄歷史/學者:《大公報》最早客觀報道紅軍長征

  圖:李榮珍以《大公報與紅軍長征落腳點的選擇》為題做專題輔導。\大公報記者郭濤攝

1935年9月,范長江在蘭州趕寫了西部考察活動中的第一篇報道,《大公報》進行了刊發,並配以編者按。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榮珍指出,這篇通訊詳盡敘述了紅軍在川西北的情況,第一次客觀公開報道紅軍長征,周恩來第一次見到范長江時說:「我們紅軍裏面的人,對於你的名字都很熟悉,你和我們黨和紅軍都沒有關係,我們很驚異你對於我們行動的研究和分析。」

「范長江行動甘肅行」啟動儀式結束後,隴港兩地學子參觀了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並參加了「范長江與蘭州、與甘肅、與西部暨《中國的西北角》出版近90年的影響」輔導學習和「范長江行動甘肅行」十年參與學校交流活動。李榮珍與甘肅省文史館研究員康民、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館長袁志學,帶領隴港學子走進范長江筆下的紅軍世界,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敬仰與感動。

今年,「范長江行動甘肅行」步入第十一年。作為「范長江行動」試點啟動及「范長江行動甘肅行」十年執行帶隊,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西北新聞中心甘肅記者站站長楊韶紅表示,「范長江行動甘肅行」將繼續攜手高校,共同推動范長江精神的傳承與發展,為培養更多優秀的新聞人才貢獻力量。
學子手記/沿途薰衣花海 隴港學子心心相印

「歡迎來到甘肅!」7月19日下午,從香港飛蘭州的航機落地,參加范長江行動甘肅行的香港學子剛收拾好行李箱,甘肅學生歡迎的聲音就接連入耳。從機場到入住地,沿途一片薰衣草花海,在夏風中輕輕搖曳,似在向路人招手。薰衣草有着心心相印的花語,隴港學子融合分組,在接下來的一周,也將相互關照,攜手採訪報道美麗甘肅。

夜幕降臨,燈火璀璨。山、塔、橋、樓亮起霓虹,「我愛蘭州」四個大字映入眼簾。白塔山腳下,黃河岸邊,坐落着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的中山橋,隴港學子在夜色中紛紛合影留念、拍照打卡。香港學子感受蘭州夜景獨特魅力的同時,不停發出對蘭州的讚嘆。

「踏上中山橋的那一刻,甘肅在我心中的形象瞬間鮮活起來。」香港樹仁大學學生李佳琳在夜遊中山橋後感慨萬千:「夜晚的中山橋,燈火輝煌,人潮湧動,讓我深切感受到了蘭州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中山橋歷史的見證者與文化的傳承者,更是連接人心、溝通古今的橋樑。」\實習記者陳曼、李心月、朱奕臣
 
隴港學子重溫《大公報》「一張報紙定乾坤」

  左圖:同學們向袁志學贈送活動旗幟。右圖:「范長江行動甘肅行」舉辦「范長江與蘭州、與甘肅、與西部暨《中國的西北角》出版近90年的影響」輔導學習和「范長江行動甘肅行」十年參與學校交流活動。\記者郭濤攝

「《大公報》對長征落腳點的確定有貢獻,這其中有范長江的特殊功勞,他是第一個追蹤報道紅軍長征的記者。」近日,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榮珍與甘肅省文史館研究員康民、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館長袁志學以及六所甘肅高校的專家學者,與2024「范長江行動」隴港學子一起重溫了《大公報》「一張報紙定乾坤」的故事。在當日的「范長江與蘭州、與甘肅、與西部暨《中國的西北角》出版近90年的影響」輔導學習和「范長江行動甘肅行」十年參與學校交流活動上,專家帶領隴港學子走進范長江筆下的西北世界,激勵傳媒學子以敏銳洞察力和專業素養,記錄下甘肅、中國最真實的面貌與故事。\記者 李陽波、張帥、郭濤

1935年7月,范長江作為《大公報》特約通訊員從成都出發,開始他的中國西北角之行。李榮珍介紹,進入甘肅的范長江於1935年8月來到卓尼,並在卓尼對時任洮岷路保安司令的楊積慶土司進行採訪,將了解的紅軍和蘇維埃政權的有關情況告知楊積慶。

「范長江是紅軍義務宣傳員」
「正是這場徹夜長談,使楊積慶知道了紅軍長征北上是為了抗日,在民族存亡的大義面前,他最終選擇了正確對待即將到來的共產黨紅軍。」李榮珍提到,范長江是一位紅軍的義務宣傳員,他還拜會了臨潭「西道堂」教主馬明仁。雖然沒有資料記載他們之間的談話,但紅四方面軍長征進入甘南後,西道堂在物資、糧食等方面給予了幫助。

據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記載,1935年9月18日,紅軍到達甘肅岷縣以南的哈達鋪。在這裏,根據從當地找到的報紙上獲悉的陝北紅軍和根據地仍然存在的情況,毛澤東提出到陝北去。此外,中共中央早期領導人之一張聞天於1935年9月在哈達鋪寫的「讀報筆記」 ──《發展着的陝甘蘇維埃革命運動》中,詳細地摘引了7月23日、29日、31日、8月1日的《大公報》上有關紅軍在陝甘活動的消息。八路軍駐蘭辦事處紀念館館長、甘肅省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紀念館專委會主任袁志學在輔導學習中指出,范長江為期十個多月的西北考察活動,開啟了其一生最重要、最輝煌的記者生涯。在向全國讀者發回的通訊中,第一次客觀地報道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活動的消息。這也是《大公報》「一張報紙定乾坤」的由來。

「從當年這位大公報記者的口中,廣大讀者第一次知道了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四方面軍會師等等充滿傳奇色彩的長征故事,首次勾勒了紅軍長征的全過程。」袁志學表示。

《大公報》最早意識到西北問題重要性
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甘肅省文史館研究員、甘肅省委黨校教授康民提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國外油品進口幾乎完全斷絕,中國軍隊汽油補給幾乎全依賴甘肅玉門油礦。沿途地方探索出羊皮筏運油法,用汽車把油品運到廣元,再用羊皮筏順嘉陵江到重慶,每年至少可以運八次,這種運輸方式既安全又經濟,大大解決了油礦運輸困難的問題。

「《大公報》是20世紀30年代開發西北的積極倡導者,最早地意識到西北問題的重要性,擬把西北作為救亡建國的基地並對西北進行了深入實際的報道。」康民表示。

意義深遠/了解西部現代化進程 感受發展新動能

  圖:參加范長江行動的同學們認真聆聽專家的講解。\記者郭濤攝

在蘭州文理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梁寶毓看來,西部的現代化進程,是中國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關鍵篇章。隴港學子參與「范長江行動」,親眼看甘肅,是對這片土地深刻而直觀的見證。

梁寶毓指出,今年「范長江行動」踏上前往蘭州、天水、定西及白銀的征程,到這些地區深度探訪,提供了一個直觀且全面的視角,去真實感知甘肅乃至中國的現狀與發展潛力。「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方能充滿深情,而心中滿懷深情,筆下自會流淌出飽含熱情與溫度的文字。」梁寶毓呼籲每一位參與者珍惜深入採訪的機會,以相機為眼,用心感受,用情記錄,將真實的甘肅與中國呈現出來,讓更多人感受到這片土地上的勃勃生機。

蘭州財經大學商務傳媒學院新聞系主任許艷表示,在「范長江行動」採訪過程中,學生不斷傾聽、理解、溝通與協作,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他們的有效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也促使他們從校園內的個人主義走向社會中的集體協作,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范長江行動」不僅是一場專業技能的培訓,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成長的磨礪。它見證了政府、高校與媒體三方的緊密合作,共同肩負起為國育才、服務社會的重任。

互相成就/范長江在《大公報》成就個人事業首個高峰
范長江原名范希天,1909年出生,四川內江人。1935年夏,以大公報特派記者的名義,到西北各省採訪,撰寫大量通訊,向「國統區」讀者介紹了紅軍長征的真實情況。《大公報》將這些通訊結集成書,出版《中國的西北角》。抗戰爆發後,出任上海大公報採訪部主任,指揮戰地記者的採訪工作。

范長江加入《大公報》時,正是日本逐漸擴大侵華勢力範圍的時期。他意識到,抗戰的大後方一定在中國的西部,應當有人去考察,發表文章,引起人們的注意,而且也應該去研究紅軍北上抗日的問題。時任大公報總經理胡政之批准並全力支持范長江的採訪計劃,使得《大公報》第一時間報道了紅軍長征的真實情況,范長江一舉成名,《大公報》也再度翹首報界。

1937年2月,范長江到達西安和延安進行採訪,在周恩來的安排下,范長江如願見到了毛澤東,兩人徹夜長談,時間接近10個小時。當時,毛澤東主要談了三個問題,其一是當時中國革命的性質問題,其二是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關係問題,其三是抗日戰爭的戰略問題。

採訪完畢後,范長江即時返回上海,並在胡政之等人的支持下,不顧國民黨的禁令,刊發了中國共產黨的政策主張,發表了《動盪中之西北大局》一文,引發熱潮。
銘記歷史/「重走中國西北角」書寫隴港故事

  圖: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劉曉程在交流活動中發言。\記者郭濤攝

范長江的西北通訊發表後,引起巨大轟動,一九三六年八月由大公報出版部結集出版,定名為《中國的西北角》。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劉曉程指出,蘭州大學新聞學院攜手大公報,近年不僅聯合舉辦了首屆范長江研究高峰論壇及盛大的紀念研討會,還開創了甘肅省「重走中國西北角」暑期實踐活動的先河,期待未來與大公報在范長江研究及「重走中國西北角」等活動中開展更深入的交流與合作。

劉曉程稱,在范長江精神的感召下,蘭州大學「重走中國西北角」系列活動持續開展,堅持沿着范長江的足跡,深入西北腹地,開展實踐活動。目前,已歷經十四載春秋,並曾連續三年得到大公報的支持,成功舉辦了到香港的相關實踐活動,為學生搭建拓展視野、學習先進經驗的橋樑。

蘭州交通大學文學院院長唐翰存表示,文章與新聞之創作,絕非閉門造車所能成就。有些篇章,需親臨現場,以大地為紙,以足跡為墨;有些報道,則需踏遍千山萬水,用腳步去點亮每一個值得銘記的瞬間。「香港與蘭州的學子們跨越千山萬水,相聚於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共同踏上探索西北的旅程。」唐翰存鼓勵隴港學子,要用雙眼去觀察,用心靈去感受,用筆觸去記錄。

兩地交融/融入「范長江行動」 厚植家國情懷

  圖: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黨委書記、副教授汪海燕稱讚「范長江行動」學子們不斷挑戰自我,學會以記者的敏銳視角審視問題。\記者郭濤攝

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黨委書記汪海燕表示,對於傳媒學府的學子而言,深入范長江先生的生平事跡,領悟並傳承其精神,無疑是一次極為珍貴的學習與成長契機。「范長江行動」作為這一精神的生動實踐平台,為傳媒學子搭建起一座連接理論與實踐、理想與現實的橋樑,成為他們新聞理想啟航的燈塔。

「學生們以大公報實習記者的身份,親歷親為,向世界講述真實、生動、立體的中國故事。」汪海燕稱讚,在「范長江行動」中,傳媒學子不斷挑戰自我,學會以記者的敏銳視角審視問題,以專業的提問技巧挖掘真相,以精湛的筆觸撰寫出一篇篇有溫度、有深度的新聞作品,活動必將在參與的傳媒學子心中播下更加堅定的新聞理想種子。

蘭州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宣傳科科長朱莉萍介紹,自2019年起,蘭州理工大學深度融入「范長江行動」之中,十名學子累計發表近五十篇佳作,不僅錘煉了青年學子的實踐能力與服務意識,更激發了他們為祖國繁榮富強而自豪的拳拳愛國心。「『范長江行動』對於增進香港與內地青年相互理解,傳承中華文化,展現祖國繁榮景象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朱莉萍表示,蘭州理工大學將把融入「范長江行動」視為培養學生家國情懷與文化自信,促進理工與人文交融的重要契機。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视频】澳门,原来你这么MACAU|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25问答 【视频】澳门,原来你这么MACAU|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25问答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