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华人发明3D心脏建模技术 或造福房颤患者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19-12-25 09:24:58





中国侨网9月13日电 据新西兰天维网微信公众号消息,新西兰虽然是个面积不大的国家,但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为全人类带来了不少伟大发明。最近,新西兰华人的一项发明潜在拯救千万人性命。

就在不久前,奥克兰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华人科学家赵继超博士,带领一支科研团队,将3D建模和心脏病治疗结合起来,研究出一种智能的算法AtriaNet。只要心脏病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检测(MRI),AtriaNet就能直接建立患者心脏的3D模型。

这个3D模型不仅可以清楚显示病人的心房构造和组织肌理,甚至连病灶部位的细小疤痕都一览无余。它能帮助攻克一种极其常见的心脏疾病——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症状。心脏没办法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效搏动,也就没办法为身体正常供血,时间一长,心脏以及心血管上就会产生很多血栓。如治疗不及时,这些血栓发生脱落,有90%几率会造成高致残性、高致死性、高复发性的中风。

在新西兰,每年7000多例中风病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因房颤引起的。

目前来说,医学对于房颤的治疗手段非常有限,保守的治疗办法是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是病人服用了一段时间后,药物在效果上会逐渐打折以至最后失效。

而更好的治疗办法,是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Catheter Ablation),让电极导管通过血管进入心脏,在病灶处释放高频电流,将病患灼烧消融,达到彻底根治的效果。

但是,这一治疗房颤的有效手段却受到了非常大的阻碍。因为医生必须清楚知道病灶在哪里,才能采用这种手段进行治疗。在目前的治疗当中,医生们只能依赖心电图以及核磁共振MRI的二维平面扫描图,即使诊断出了病人有房颤这种病,由于无法精准得知病灶所在,所以治疗起来非常受限。

而赵博士团队所发明的AtriaNet则攻克了之前对于房颤治疗的短板。只要病人进行了核磁共振MRI扫描,只需1分钟,AtrialNet就可以为病人建立起极其精准的3D可视化心房模型。对于心脏病医生来说,这被显示的一清二楚的心房肌理是帮助他们确诊病灶所在的重要依据,房颤患者可得到有效又精准的治疗。

赵博士很自豪,他说,这是目前在这个领域世界上最快和最准确的算法。

因为其在应用领域的巨大潜力,赵博士和他的团队得到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US的支持。

如今,这一AtriaNet项目已经在新西兰的怀卡托医院开始了临床试用,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一技术能运用到世界各地,真正的拯救全世界房颤患者,挽救数十万人的生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回望欧洲|年终大片:政坛洗牌向右转 内外交困寻答案 回望欧洲|年终大片:政坛洗牌向右转 内外交困寻答案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