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读书日,听贤者对话,寻文明之源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强调 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直播回顾】意大利小姐姐带你飞!广交会二期“缘”来如此精彩

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在昆明开幕

时政新闻眼丨从三个点看一座城,习近平重庆考察传递哪些信息?

习近平重庆行丨城市更新助力美好生活——走进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

兩會前瞻 透視灣區惠港政策②|灣區學歷互認 升學路路暢通

发布时间:   来源: 欧洲侨报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為粵港教育合作的典範,圖為2022年本科生畢業典禮。(受訪者供圖)

(大公報 記者 李望賢)在備受關注的教育領域,《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的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等諸多措施正在陸續落實。多所香港高校邁出在灣區內地城市辦學的步伐,眾多港人子弟學校陸續開班,兩地學歷互認機制日漸完善……然而港校在內地辦學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劉江華建議中央支持國家教育部加快與香港探索副學位資歷互認、進一步擴大副學位內地升學的學校數量。去年,由香港伍倫貢學院和北京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大灣區首個「香港副學士及學士銜接課程」落地,顯示出內地與香港在系列教育領域的合作逐步深化,學子升學之路日漸暢通。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辦學的宗旨很簡單,我們想把香港中文大學辦學的模式,帶到大灣區珠三角地區,看能不能辦得成,現在成績有目共睹,這個方程式真的很成功。」日前舉行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下簡稱「港中深」)的年度春茗上,香港中文大學(下簡稱「港中大」)校長段崇智一行來到深圳,與港中深校長徐揚生同台介紹學校進展,揭示了這所深港合辦高校的淵源。

共建科研平台 共享教育資源

徐揚生形容港中深與港中大的關係,猶如盆栽的新株與舊株根脈相連,在深港恢復通關之後,可以開展更多合作,包括共建科研平台,共享教育資源,乃至共同培養學生。去年10月,兩校聯合設立大灣區2+2本科學位課程,讓學生於深港兩地校園雙主修本科課程。日前,深圳市人民政府、港中大和港中深簽署的三方深化合作《補充協議》明確表示兩校將合作重點布局人工智能、微電子、機器人等學科專業;支持共同建設公共政策學院、微電子學院;支持共同發展醫學院、醫院,並將聯合組建全國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研平台。

「港中大很多學科在國際上排名前列,是知識的源地,如果說這是水源,我們在香港創造了很多水,但是從實驗室到應用,需要一條水管,讓上面的水流到下面水桶,跟深圳這邊緊密聯繫的好處就是這條水管連成了。」段崇智說。

在粵港教育合作中還有一個特殊的領域──副學士學位課程。去年5月,由香港伍倫貢學院和北京理工大學深圳研究院聯合主辦的「香港副學士及學士銜接課程」啟動,也是香港副學士課程首次落地內地,完成課程後將獲頒香港伍倫貢學院副學士證書。項目參與者之一、80後港青鄭卓斌介紹,「信息科技專業契合深圳高科技城市的定位,媒體創作亦適應發展趨勢。機場運營及航空物流專業則有特色,相信能切合市場的需求和大灣區發展。」

副學士課程 培養實用型人才

業界認為,副學士可以培養實用型職業技術人才,兩年讀完後進入研究性的大學再深造兩年,可以拿到學士學位。鄭卓斌表示,項目計劃招收香港及內地學生,一方面滿足內地港人的求學需求,也讓更多內地學生有機會接觸港式教育,「現時內地學生申請香港本科高校要求非常高,而修讀副學士門檻相對較低,未來亦有多一次機會可以申請香港高校。」

去年,內地首個「香港副學士及學士銜接課程」落戶大灣區。(受訪者供圖)
 

學歷認證體系待完善

•《規劃綱要》表述:

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的作用,鼓勵三地高校探索開展相互承認特定課程學分、實施更靈活的交換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轉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存在問題:

學生就讀香港副學士課程獲頒畢業證書,但在內地不能通過學歷認證,只能被認定為中學學歷。

•解決建議:

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相關部門可繼續就副學士學歷認證進行商討,同時進一步擴大副學士在灣區內地城市乃至其他內地城市升學的學校數量,支持香港副學士學生到內地升讀本科高校,讓就讀副學士課程的學生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數據交易交換中心」,完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

跨境醫療服務範圍拓展方向

•《規劃綱要》表述:

密切醫療衞生合作。推動優質醫療衞生資源緊密合作,支持港澳醫療衞生服務提供主體在珠三角九市按規定以獨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設置醫療機構,發展區域醫療聯合體和區域性醫療中心。加強跨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銜接,探索澳門社會保險在大灣區內跨境使用,提高香港長者社會保障措施的可攜性。

•存在問題:

香港長者醫療券只在深圳指定醫院(港大深圳醫院)試點、定點使用,大灣區內地其他城市的香港長者需奔波到深看診,長者多次、長距離出行較為不便,且交通和時間成本較高。

•解決建議: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將會繼續評估和監察醫療券在港大深圳醫院使用的成效,未來探索不但「做闊」,亦可以「做深」,涵蓋更多適合的醫療機構和更多醫療服務。

人才評價標準存差異

•《規劃綱要》表述:

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支持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和特色學院,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存在問題:

港校內地辦學所開設的學校未被納入內地的學歷、高校評價體系如「雙一流」、「985」及「211」大學,而這些標準被一些用人單位視為招聘人才時的先決條件和重要指標,削弱了就讀於港校內地分校的學生在職場上的競爭力。

•解決建議:

特區政府亦在探討擴展「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至涵蓋本港大學在大灣區所設分校,讓大灣區香港分校的畢業生,都能享有一年的IANG簽證,以鼓勵大灣區青年專才到港就業。

大灣區民生待解困 電子病歷互通 享內地高質醫療

深圳羅湖為便利港人在各街道開設「港人服務中心」。(大公報記者李望賢 攝)

「過去3年我因為疫情一直留在內地,到港大深圳醫院看病,才發現可以查到香港的電子病歷,不用跟醫生解釋病史,並且還可以使用醫療券,太方便。」今年70多歲的港人賴先生十多年前在惠州投資置業,退休後便來到內地居住。

賴先生指,由於一些基礎病,疫情前自己幾乎每個月都要返港看醫生取藥。3年來因疫情未能返港求醫,反而有機會體驗內地醫療水平,更切身感受到大灣區醫療方面的融合,對在內地養老更有信心。他稱,在香港公立醫院預約檢查通常需要輪候數月甚至一年,而在內地醫院1-2天左右便可完成,檢查費用也較香港低。「疫情期間,太太由於摔傷需要做個小手術,以為要像香港公立醫院一樣排隊,誰知幾天就安排了手術,太太恢復情況也很好。」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的第四年,跨境醫療福利「過河」恆常化、「港澳藥械通」拓展實施、香港特區政府宣布推動「大灣區醫療人才交流計劃」,種種改革新方案也在探索中,成為港人北上創業、養老的「定心丸」。

2021年3月,深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發展的若干措施》,18條具體措施讓港澳居民享受市民待遇,涉及學習、就業、創業、生活多個方面。港人王先生居住的羅湖區,「港人服務中心」覆蓋全區10個街道,「以前辦理一些證件碰到問題,往往要到處跟親戚朋友打聽,現在可以去服務中心諮詢。他表示,除了基本的公共服務,港人在深圳還可以收到數字人民幣紅包,領消費券,「感覺更有歸屬感。」

不過,不少港人也盼望着惠港措施能夠不斷擴大覆蓋範圍。賴先生認為,隨着年齡日增,長距離出行並不那麼方便,希望跨境醫療福利和港式服務能夠擴展到灣區更多城市,「畢竟在深圳、廣州這些繁華的城市生活成本較高,北上養老的話,灣區其他生活成本較低的城市會更受青睞,但往往福利則難以企及。」

評價體系迥異 內地港校畢業求職難

深圳大學校內一場招聘會上人頭湧動。

深造的學生中超過七成繼續攻讀世界排名前50高校的碩博學位,直接就業的本科畢業生平均年薪達16.69萬元(人民幣)……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下簡稱「港中深」)新鮮出爐的2022屆本科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畢業生在保持高就業率的基礎上,還在名校入讀比例、熱門升學項目、就業薪酬水平、就業領域多元化等方面取得高質量成果。

不過由於內地的一些評價標準不同,港中深等港校在學校排名、學生就業方面亦面臨一些「大門開,小門未開」的難題。在深圳一所學校就業的本科畢業生張同學表示,在同學們的求職經歷中,港中深已經成為一面金字招牌,受到不少用人單位的青睞,但內地一些用人單位會優先考慮「雙一流」、「985」及「211」大學,而港中深並未納入內地這一評價體系,這使得港中深畢業生在職場上的競爭力變相打了折扣。

同樣的評價體系及學歷認證問題,也發生在香港副學士課程上。大灣區首個「香港副學士及學士銜接課程」項目參與者之一鄭卓斌認為,隨着大灣區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港人願意留在內地生活居住,這些人同樣對於就讀副學士課程有着越來越多的需求。鄭卓斌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副學士課程能夠獲得國家教育部認證。「實際上,副學士學位在香港已經廣受認可,往年每年有上萬人就讀。但在內地就業,需要學歷認證時並沒有副學士的選項,只能認證為中學學歷。若學歷能夠認證,相信能讓更多港人和就讀副學士的人士在大灣區及內地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來源:大公報A5:要聞 2023/03/02)

上一篇:新科技電影工業聚大灣區 促華語影視「狂飆」
下一篇:兩會前瞻|灣區專班對接 優化惠港政策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