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侨报》讯 记者美伊发自布加勒斯特
说起东欧电影,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对于普通电影观众来说,对东欧电影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前南斯拉夫电影《桥》,提到近几年来的东欧新制作电影,想必国内影众未能说出一二。但对于电影届专业人士及电影发烧友来说,东欧国家特别是以罗马尼亚为代表,近几年刮起的电影新浪潮( Romanian New Wave),可谓是一股强劲旋风,带动了整个东欧电影届的复苏。
罗马尼亚电影新浪潮的特征简而概之则为:写实主义(realistic),极简(minimalist),黑色幽默(Black Humor)。今年上海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国际享誉的大导演,同时也被罗马尼亚誉为国宝级导演的克里斯丁.蒙吉, 其三部金棕榈奖代表作“幸福在西方(2002)”,“四月三周两天(2007) ”以及 “毕业会考(2016)“则被誉为这次东欧电影新浪潮的瑰宝级代表作。伴随着一路一带的春风,东欧电影人走向中国,同时国内优秀电影也骄傲的迈出国门。
蒙吉导演以评委会主席身份在今年早些的电影节期间邀请了”烽火芳菲“电影制片团队访问布加勒斯特,10月的布加勒斯特秋日,阳光和煦温暖。作为电影主要制片人孙鹏女士首先出现在采访地,一间典雅安静的咖啡店里,一身素色简洁但极度优雅的孙女士微笑着与采访工作人员进行了热情问候,大家迫不及待的便针对这部小龙女主演的电影向孙女士进行了提前的“非正式”采访,孙女士一一为大家进行答疑解惑,孙鹏女士特别提到了刘亦非在整部戏的拍摄过程坚决不用替身,以及电影英文取名(the Chinese Widow )的缘由。不一小会,蒙吉导演便出现在大家身后,与大家握手问候后采访便顺利正式开始了。采访中孙女士多次谈到对蒙吉导演的极度欣赏,当谈到是否看过蒙吉导演的作品时,孙鹏女士微笑的提到了一部蒙吉导演大学期间用一天时间拍摄完成的幽默微电影。虽然是蒙吉导演十多年前的青涩作品,但由此说明了电影的永恒性以及其跨国界跨语言的无限魅力。采访过程有个细节,蒙吉导演绅士的为孙鹏女士点了一杯红酒,两人多次欢笑捧杯,表达了电影人之间彼此惺惺相惜与坦诚。蒙吉导演在采访过程中多次表达了未来与中国电影人合作的愿望,而这部“烽火芳菲”则是丹麦,德国美国等联合巨制,强强整合,剧本几百次的修改,最终铸成了这部芳菲凄美战歌。当被问到哪步中国电影给留下了最深刻的影响时,蒙吉导演则是给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Qiu Yang, the Gentle night “ ,当其用中文努力的发出“Qiu Yang”时,还可爱的向记者求助正确的发音,借此大家都目睹了国际大导演对细节的追求以及敢于求知不怕犯错的可贵精神。
记者与蒙吉
15日即将在布加勒斯首映的“烽火芳菲”,由国际著名电影大师比利奥古斯特执导,刘亦菲,埃米尔 赫斯基,余少群等国内外群星主演,故事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二战期间飞虎队成员在中国执飞,被老百姓营救,25万中国平民被日军杀害的历史故事。布加勒斯特观众们有幸提前目睹神仙姐姐的华语巨制,不过国内的观众也不用等太长时间,11月10日大家将会届时在各大院线欣赏到这部5年磨一剑的巨制,期待真情自燃,唱响金秋。
罗马尼亚一直以来不乏优质的电影人,秉承着悠久的电影传统,拥有相对质朴干净的电影环境,加之由于其前共产主义的特殊性造就的电影题材的现实性丰富性,小编相信未来罗马尼亚电影能涌现更多类似于蒙吉导演一样的鬼才,并不断加强加深中罗电影届的交往合作。借“烽火芳菲”罗马尼亚电影首映礼,祝愿中罗两国影人继续互相搓磨,增进彼此了解,为观众带来更多丰富深刻的伟大的艺术电影。(摄影 朱荣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