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习不再是“拦路虎”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19-12-25 02:03:04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为期1年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生活就要结束了。回望过往,有辛苦也有收获。

我所在的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按课时和教学目标将课程设置分为一周多次课的强化班和一周一次课的非强化班,教材为《HSK标准教程》《体验汉语(口语教程)》和《体验汉字》。

我还记得,上第一节汉语课时,因对学生的汉语水平评估不准,准备的材料偏难。在教授过程中,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我明显能感受到课堂气氛压抑。课后,我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找到了解决方案——降低课程难度并与学生沟通,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不断调整授课难度。改善授课方法后,受到学生一致好评。这件事让我明白,在尚未了解学生汉语水平的情况下,宁可简单,不能过难。就操作层面而言,教师可以根据与学生的日常对话,来掌握学生的汉语水平。

我教授的是汉字课。汉字一直是学生学习汉语路上的拦路虎,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德国学生看到陌生的如画一般的汉字,他们感到既陌生又好奇;另一方面,汉字的复杂加大了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参加初级汉字课的学生已学过一段时间汉语,汉语水平约在HSK2级,但完全依赖拼音,汉字水平为零基础。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我在备课时尽量做到汉字课生动有趣,例如在讲解“学”这个字时,我告诉学生这是“孩子戴着3顶帽子,宝盖头就像个帽子一样”。通过“趣解汉字”,学生从刚开始一个汉字也不会写,到学期结束时,已经能够书写近400个汉字,并且能写一篇简单的自我介绍。

由此可见,只要方法得当,增加课堂趣味性,再加上教师积极引导,每一位学生在面对汉字学习这个“拦路虎”时都能跨越。

除了课堂教学,我还为3位学员开设“一对一”课程。一学期下来,一位初级汉语水平学员能够正确识读拼音,认识并书写100余个汉字。另一位高级汉语水平的学员学习汉语近10年,看到他能够轻松识读中文文章,我为自己有幸作为一名汉语的传播者而骄傲。

在杜塞尔多夫的1年时间里,我参加了许多与中国相关的文化活动,比如杜塞尔多夫孔院举办的期末迎新年师生联欢会、施密德街文理中学“开放日”活动等。今年4月,我还参与了第17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德国赛区中文比赛决赛的相关工作,看到参赛选手用语言、音乐、舞蹈、书法、武术等方式阐述他们与汉语和中华文化结缘的故事,十分欣慰。

近一年的孔院工作,让我收获颇多。通过教授390课时的汉语课,不仅让我的汉语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也让我对中华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学生心里播下了汉语的“种子”。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学生们能够继续学习汉语,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

(寄自德国)

代荣欣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回望欧洲|年终大片:政坛洗牌向右转 内外交困寻答案 回望欧洲|年终大片:政坛洗牌向右转 内外交困寻答案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