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美两国各界人士要多来往 多交流 不断积累共识

非遗之美!《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浙江篇开机 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启动布展

海南文旅新体验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战地琼花绽芳华 巾帼颂歌永传唱

乐山郭沫若故居迎来海外华文媒体采风团,追溯文化根源弘扬中华文化

四川省第九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开幕 王晓晖连小敏出席并讲话

“追梦中华•75载筑华章” 2024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采访行在成都启动

茶来之、则熟之安、会长大的普洱茶

发布时间:   来源: 欧洲侨报
    我悲观的以为,人生下来就是为了慢慢变老,茶也是。
    但并非贬义,人到了一定年纪有了阅历变得更加有价值,而茶也是如此,年份越久远,足够独特并也拥有了自己的韵味。
    什么年龄去品味茶,喝到的味道是如何,其实跟当时的心情的关联性很大。
    淡定从容中,回味品悟人生旅程的每一阶段。
   10岁喝茶,初次接触,谁都会有种苦涩之感,喝一小口,要喝几大口凉白开涮涮,发誓再也不喝。
   20岁喝茶,开始借茶提神,繁重的学业或临近期末考试之前,总要喝几杯酽茶。
   30岁喝茶,与茶成挚友,事业之茶,多的就是应付,很难喝出自己,更多了应酬。
   40岁喝茶,无奈之举,此刻的喝茶才是真正的喝茶,人生失意,需借茶梳理思绪,借茶整理人生,从新整步。
   50岁喝茶,生活已定,难以左右,悲叹命运,感慨生活,长谈失意,回望幸福。
    60岁喝茶,一杯敬明天,一杯敬月光,人生几何。
   70岁喝茶,自己叙旧,回首旧事,可能会老泪纵横,也可能洋洋喜气。
    在万千茶品中,普洱茶更能诠释我对茶由淡雅的热爱到固有之味的热宠,犹如茶遇红颜,即使铮铮铁汉,也会附庸风雅,多愁善感起来;哪怕世外高人,抿下一口,也难免在内心绽放出花朵,抛仙弃佛。茶,一壶在侧,可驰骋于商场之上,弹剑于江湖之中,流连于儿女之间,独酌于竹林深处!
    而我所要的说的普洱茶不是传统的普洱生茶,而是普洱熟茶,更能让我对茶的了解从浅至深
    如果说普洱茶市场已经如此受大众欢迎,那普洱熟茶则更为热爱普洱茶的爱好者多了份选择,今天我们说要说的这个普洱是“大山乔木茶”,“大山乔木茶”是“勐库戎氏”于    2008年倾心打造的一款精品有机普洱茶。原料全部选用勐库大雪山和冰岛茶区海拔1800米以上的大山,包含纯正冰岛普洱茶料。是一款口感俱佳、越陈越香,极具收藏价值的极品好茶。
    我喜欢它渐渐发酵后产生的味道:熟茶最讲究时间(后发酵),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那就是时间的味道,是一个由存茶者完成的最后的一个过程。是“存茶者”依据各自对普洱茶的理解,通过存储中温度与湿度等诸多因素的把握,总结出一套或若干套的方法,将普洱茶“锻造”出更优异的茶品,准确地说,是品质再造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丑小鸭”向“白天鹅”转变的过程。
    放眼整个普洱茶市场,你会发现一山百味,百山千味,而真正的云南普洱茶是一山一味。年份再久的普洱茶,原料再好的普洱茶,也是因为其独特的口感才得以惊艳世人。而“大山乔木茶”则是千山中的独特的一山,特殊的地质环境也让其从千山中脱颖而出。
    随着人们对于茶文化的探索,对于普洱茶也有了更多认识,严格意义上来说,普洱茶市场的风向标每隔几年才会变一次,山头一旦出名,那么它就会在市场当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熟茶的品味与把玩,与生茶相比,有共同点:讲时间、存放条件,但不讲古树茶、不讲不同的山头,汤色、香气、口感不像生茶那样复杂,比较容易把握。“三要素”(五年以上)齐全的熟茶,汤色红浓、透亮,深红葡萄酒色,十分红艳与诱人,看了就想喝;香气浓郁,有植物烘干后特有的香气,挂杯持久,有枣香、糯香、荷香;口感甘甜,润滑,醇厚,生津,无苦、涩味,且甘甜持久
    大山乔木茶出道至今已经拥有属于它特色的忠实粉丝,而他并非想占领市场,因为懂茶亦选茶,由于自然条件等各原因,让大山乔木茶变得稀缺,目前全球仅剩100吨的茶叶量都属于京东数字资产收藏,售完将不再生产。无论从他的饮用价值,口感,都是值得普洱茶客可以喜爱和珍藏的。
    大山乔木茶被大多数的收藏者所追捧的原因,最重要的也是他有别与其他的茶叶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他本身是一款不会过期的茶叶,而且因为茶叶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在后期陈放过程的几十年中茶叶的口感会随着时间的打磨变的更好,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好的“时间越长味道越好”的良性循环。
    岁月不仅仅只会催人老,还会在时间的长河里沉淀阅历和价值,普洱熟茶,时间对它而言亦是价值的递增,都说普洱茶是茶客的终点站,这句话的价值观开始逐年显现,但好的普洱茶,并且具有饮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普洱茶,让欣赏和收藏它的人品寻它沁著茶香  芝兰之气 舌尖微甜耐人寻味之轻松快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河南安阳老火柴擦出“新火花” 受追捧远销海外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