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国文化 华人担当使者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19-12-25 12:06:07





  传播中国文化 华人担当使者

时下,海外众多国家都刮起了强劲的文化“中国风”。在被称之为“欧洲心脏”的布鲁塞尔,中欧文化交流活动从未间断。这是中国文化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个缩影。讲好中国故事,华人功不可没。他们扮演着文化使者的角色一路前进,也定当怀揣着联通中外的使命走向未来。

中华文化 绽放海外

“中国-欧盟文化艺术节、首届中欧艺术对话情韵展览、2018中欧旅游年……”在有限的采访时间里,谭轩难以数尽她2018年参与的中欧文化交流活动。

作为中国-欧盟文化艺术节副秘书长,参与平均每周一次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对谭轩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我早就习惯了,就目前看来,相关活动的数量还会持续增长,工作压力会越来越大。国外对于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已势不可挡”。

中国进步,世界瞩目;中华文化,世界关注。

近年来,“饺子”“你好”等常用中文词汇的拼音版本已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不仅如此,中文还成功地影响了英文,以中式英语的思维中译英而来的“add oil(加油)”在2018年亦已进入牛津字典。作家尼古拉斯·奥特斯勒认为,这一现象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逐渐增强密不可分。

除了中国字,还有中国节。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例,近年来,世界主流媒体对中国新年的报道从浅尝辄止变为浓墨重彩。2016年春节前夕,英国广播公司出品系列纪录片《中国新年》引起广泛关注。2018年春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连续推出了6期春节系列报道,从多角度跟踪了世界各地华人过春节的盛况。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林宏宇教授指出,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之后,世界格局东升西降的格局凸显。随着中国实力持续稳定地增强,国外了解中国的意愿也随之增长,中华文化在海外地位的逐步提升是大势所趋。

在这一过程中,华人功不可没。林宏宇教授指出,华人作为中外文化沟通的使者,其发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数量上看,全世界分布着数千万华人,如此庞大的规模自然而然可作为中华文化在异域土壤上壮大的载体。从内驱力上讲,中国是海外华人的根,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语言、习俗等文化因素已深深融入华侨华人的骨髓血脉中。在不同文化背景的触发下,广大华侨华人会内生出使命感与责任感,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筚路蓝缕 脚踏实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海外华人以踏石留印的精神,身体力行,让中华文化闪耀世界。

谈及莫斯科孔子文化促进会的发展,姜彦彬会长最自豪的莫过于在俄华人们因地制宜、开拓进取的精神。他说,“虽然机构名称叫做‘孔子文化促进会’,但我们从促进会成立之初,就没有把我们的宣传领域仅仅局限于孔子及儒家文化。”根据实际,他们以书画交流为切入点,促成了中俄艺术家的深度交流。

“活动结束后,孔子文化促进会在俄罗斯彻底地站稳了脚跟,”姜彦彬会长说,“我们不仅在民间打开了市场,更引起了俄罗斯官方的注意。”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专门送来了由主席祖拉布·采列捷利签名的感谢信,并在信中表示“感谢你们为促进俄中两国文化交流,尤其在将俄罗斯文化推荐给中国过程中所做的突出贡献”。

趁热打铁,根据俄罗斯民众的兴趣,姜彦彬和他的同事们随即开辟了茶艺、武术等文化交流领域,并单独受邀在著名的查理津诺庄园办展。“最后为了平衡当地民众的观展热情和有限的入场名额,我们不得不追加一期展览。”

在华人的努力下,莫斯科孔子促进会已与当地官方及民间建立起健全的合作机制,并继续为中国文化走向俄罗斯不断做出更大贡献。

然而,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在毛里求斯政府公立中学工作近20年的丘金莲对此深有体会,“面对完全陌生的文化与极度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加之语言不通与师资有限,开展教学工作难于上青天。”

面对逆境,以丘金莲为代表的汉语教师们选择了坚守。他们通过赤诚的真心、不懈的沟通取得了当地教学机构的信任,从零开始带领当地的孩子接触中文,接触中国文化。后来,当地孩子从起初见面时的羞怯到之后的一声“你好”,从不理解见面握手的习俗到对中国餐桌礼仪略知一二,这一切都让当地的汉语教师感到无比欣慰。

精益求精 重担在肩

当下,中华文化已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仍需华人挑起重担。针对海外华人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提升空间,林宏宇教授给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华人应重视文化认同与国籍归属的矛盾。林宏宇教授提醒,“中西方文化差异巨大,出于骨子里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部分已经加入所在国国籍的华人往往完全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宣传中国文化。虽然出于好意,但这种宣传方式不免使国外民众产生抵触之感。”以一个所在国公民的姿态来讲述祖籍国,这对于当地民众接受中国故事将大有裨益。

讲好中国故事,还应善于借鉴、学习所在国的优秀文化。林宏宇教授表示,讲述中国故事要因地制宜,宣传时要站在所在国的角度,宣传方式方法要与所在地文化环境相契合,以当地模式为包装,中国故事为内核,让所在地民众“愿意听、听得进去”,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这不仅有利于国外民众接受中国文化,更能间接增进外国民众对于中国诸如“一带一路”等重大举措的认同,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此外,海外华人应时刻心怀社会责任感。近年来,华人在国外地位渐升、声誉日隆,但一些国外民众仍然持有华人“只顾赚钱,忽视社会”的刻板印象。有鉴于此,林宏宇教授指出,华人在海外创造经济价值时,应进一步融入社会,参与政治文化建设,为当地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非功利”而有长期效益的事项上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华人的整体形象。

放眼将来,海外华人讲好中国故事,任重道远。正如姜彦彬会长所言,“如果每个华人都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文化使者,那么由此形成的合力将是不可低估的。”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把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需要每一个华人增强意识、凝聚共识、发挥优势,时刻牢记使命,坚持不懈探索。(孙少锋 魏弘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视频】澳门,原来你这么MACAU|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25问答 【视频】澳门,原来你这么MACAU|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25问答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