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沈阳、认识沈阳、爱上沈阳,他们要把沈阳故事讲给世界听


来源: 指尖   时间:2023-11-29 23:38:32





    “我与沈阳的缘分很深,43年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让我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几天的行程让我感受到了共和国长子的担当与情怀,我一定将沈阳的所见所闻传播出去,讲好沈阳故事,让更多的人认识沈阳、了解沈阳、爱上沈阳。”11月29日,来沈参加“追梦中华 开放与创新的辽沈大地”——2023海外华文媒体辽宁(沈阳)采访行的嘉宾们先后参观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拜澳泰克(沈阳)生物医学集团、新华集团东北区总部,晚间前往沈阳梨园剧场观看了舞剧“沈阳印记”,在感受到沈阳的历史文明与现代成就后有感而发,要把沈阳故事讲给世界听!

     沈阳那份浓烈且炽热的长子情怀一直没变

     11月29日9时许,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海外华文媒体的各位老师们向革命先烈默哀。默哀毕,大家有序向抗美援朝英雄纪念碑敬献鲜花。“站在烈士洒过热血的土地上,我们的心情沉重又自豪。生逢盛世,不能忘记历史,更要传承好红色精神,赓续英雄之志。”香港中外新闻常务副总编辑胡树萌说。                

    “长子情怀,是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长子地位由时代选择,长子情怀则是自我选择!”胡树萌表示,作为辽宁人,此次有幸回到家乡参加采访调研活动非常自豪,这里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创造了很多项全国第一,“第一炉钢水”、“第一枚国徽”、“第一代喷气式歼击机”…… 既为长子,须担长子之责,辽宁已用实际行动给出看回答。

     通过这两天的所见所闻,胡树萌更多的了解到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深刻感受到在新的伟大时代辽宁所展现出的蓬勃生机,以及辽宁人民在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此次回到家乡采访我更关注这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以及人们的意识与观念。通过调研,我看到了沈阳人的阳光、乐观和自信,还有那份浓烈且炽热的长子情怀一直没有变。”
 

     当近距离聆听到英雄们的故事后,胡树萌非常激动,他的父亲是第一批入朝志愿军,作为战争幸存者的后代,他不仅看到父亲曾经战斗过的真实画面,想到父亲的战友为国家、为民族奋战并献出年轻的生命,他表示,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媒体人,我们肩上有使命,要继承先辈的精神,更要把沈阳之行的所观、所思和所感传播出去,把沈阳故事讲给世界听。”

      三年前的“遗憾”成了这次“遇见”的最好理由 

     说到来沈的感受,澳门中葡经贸导报总编辑王谷元将手机朋友圈翻到了2020年1月26日,这是他上一次来沈的时间。他告诉记者,那一天,疫情刚刚在全国爆发,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特意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他只能在门口拍了一张照片。但小遗憾则成了此次“遇见”的最好理由,11月29日10时许,王谷元在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后感慨道:“这一次,终于如愿!”
 

      提起与沈阳的缘分,70岁的王谷元说那要从1980年说起,当时在上海上大学的他利用暑假坐船从上海到大连,又坐火车来到了沈阳。43年前,第一次来沈除了对重工业基地的深刻印象外,北陵公园也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因此,此次到沈的第一天,他又到北陵公园打了卡。“正好前一天沈阳下了雪,北陵雪景,宛如仙境,不虚此行!”

      记者观察到,无论是在历史博物馆还是走进企业,70岁的王谷元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他和年轻记者一样时刻不忘用相机记录。在他的印象里,和3年前相比,如今的沈阳城市品质又有了跃升,扎实的工业基础是沈阳的重要辨识度,但这次让他感受最深的则是转型与创新让老工业基地跑出了“加速度”。另外,他对沈阳的博物馆、纪念馆连连点赞。“图文资料详尽,讲解完善,很多场景供大家沉浸式参观体验,这说明沈阳在历史文化教育上很下功夫,规划到位,外地游客来沈阳除了看风景名胜外,应该走进这些场馆了解历史,传承文化。”

       指尖客户端、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吕佳 摄影记者 邢宝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第七届民族品牌全球推介大会在京召开.陈至立出席并讲话 第七届民族品牌全球推介大会在京召开.陈至立出席并讲话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