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虎“粤”走在前列


来源: 人民网   时间:2024-08-27 22:24:56





      编者按:

      在“行”中,看见“进”的中国。今年5月,人民网启动“行进中国”大型融媒体系列调研行,340名年轻记者,耗时2个月,走访31个省区市的111座城市,前往500余个基层一线点位深入采访,“即采即发”“边采边发”,推出融媒体作品600余件,各平台总阅读量超11亿。

      8月13日起,人民网分“创新中国”“品牌中国”“投资中国”“活力中国”4个主题,陆续推出“行进中国”调研行系列深度报道,聚焦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案例,展现各地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苍茫南粤大地,浩瀚南海之滨。从地图俯瞰,珠三角形如麒麟,抬头东顾浙闽沪,摆头西瞰新通道。一路走来,广东连续35年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一,扛起了经济大省的责任担当;眺望前路,广东牵手珠江口两侧的香港和澳门,挺起了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脊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亲临广东,指出“广东改革发展先行一步,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感受会更深一些”,寄望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了改革号角,伟大时代又启新篇。如何奋力推动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怎样在千帆竞发的区域发展面前赢得未来?

      潮涌珠江两岸阔,放眼南粤气象新。人民网“行进中国”调研采访团队,在广东感受到了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到当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一批区域发展的品牌名片如雨后春笋,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答卷”。

      深化改革“粤”潮头

     深中通道创下多项“世界之最”。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供图

      碧波之上,一条“海上天路”贯通珠江口两岸。2024年6月30日,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开通,将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这一历史性的“跨越”背后,是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鲜活实践。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这5年来,广东省把推进大湾区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大湾区以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

      建设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如何打破壁垒,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朱伟表示,广东发挥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政策红利的作用,围绕要素流动、商事制度、市场准入、税收政策、公共服务等领域,强化制度创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

      当前,广东不断加强与香港、澳门的沟通合作,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迈出接轨国际、扩大开放的步伐。粤港澳三地更加趋同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日趋完善。

      以广州为例,“湾区通”工程率先实施三批99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清单:人员流动方面,推出“穗企出入境快享道”服务,开通“商务签注即备即办”功能,办理时限缩短至5个工作日。货物流动方面,开展科研用物资跨境自由流动改革试点,“湾区一港通”已覆盖大湾区城市17个港口。

      老百姓对于就业的感受最直观。职业资格认可,过去一直是不少专业人士在湾区工作的“拦路虎”,香港青年律师谢庆绵深有感触。

      2022年,谢庆绵取得律师执业证(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脚步遍布大湾区各城市。他对人民网记者说:“港澳律师熟悉国际法律与规则,可与内地律师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大湾区优质法律圈建设。”

      企业对于营商环境最敏感。国泰航空中国大湾区总经理任梓文对记者表示,通过创新改革近年来推出了大湾区多式联运的模式,通过“海天一票通”“陆天畅行通”“直升机+船+客机”“东莞物流园”等方式,推动人员和货物流动的效果明显,以“小切口”实现了“大联通”。

      立足湾区、面向世界,广东提出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走在前、作表率。广东省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张劲松表示,通过推动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的扩量提质和互联互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科技自强产业“粤”迁

      比亚迪自动化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今年农历新春第一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再次将主题聚焦“高质量发展”。这是广东省连续两年“新春第一会”聚焦同一主题。“在更广阔的空间布局产业科技创新,在开放合作中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成为了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的落脚点。

      如何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人民网调研采访团走进广东产业一线,看到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通过技术攻坚,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在深圳光明科学城,通过“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的模式,陆续建设脑解析与脑模拟大科学装置、材料基因组设施等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形成“科研+转化+产业”的全链条培育模式,架起“科研服务产业、产业反哺科研”的创新模式。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合成所产业创新与转化中心副主任马铭驹说,楼上科研人员开展“从0到1”的基础研究,楼下创业公司把科研成果孵化成“从1到N”的产品,让创新、创业在一栋楼里实现“楼上楼下”“左邻右舍”“中心创新、周边创业”的深度融合。

      在广州达安基因公司的实验室内,一台台高度自动化的设备正在运作。“过去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如今实现了自主研发,设备采购和使用成本大大降低。”达安基因董事长薛哲强说,“我们努力突破‘卡脖子’瓶颈,将更多先进技术和更便宜的医疗服务带给老百姓。”

      近年来,广州国家实验室、深圳光明科学城、鹏城实验室等产研集聚点相继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积厚成势。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打造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涌现出华为、比亚迪、广电运通、达安基因等一批经营主体。

    制造业是广东的立省之本,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柱。2022年12月,广东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半年后,出台的“制造业当家22条”明确了“路线图”。

    “传统”不等同于“低端”,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生产力。在广州狮岭镇,聚集了19个国家注册商标、年产皮具箱包超过7亿只,企业满墙的知识产权证书便是科技自强的最好注脚;在佛山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远程监控与中央控制室、“5G+智慧工厂”平台……随处可见的“硬科技”助力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

    “广东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重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并举,这是一个亮点。”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对人民网记者表示,广东很多产业具备高成长性、高技术性的特点,兼具资金、人才、科技三重优势。还应进一步发挥国际大市场作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用足用好各类优质要素,推动发展动能加快“焕新”。

      “百千万工程”奏响新“粤”章

“流动百千万·地铁优鲜购”商铺。人民网王雅蝶摄

    “新鲜土特产,大家看看啦!”在广州“流动百千万·地铁优鲜购”商铺里,店员一边和记者讲解,一边热情地招呼着来往乘客。梅州腐竹、南沙番石榴……琳琅满目的“粤字号”农产品吸引乘客驻足购买。

    这是广州地铁依托“车站数百、运营里程过千、客流千万人次”的资源,探索“土特产”出村进城的创新之举。

     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正在持续推进。6月19日,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传出阵阵掌声,2024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正在举行。一次次落笔、一次次握手,达成合作项目319个,投资总额2439亿元,有力推动了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为把短板变为“潜力板”,广东自2022年12月起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强县促镇带村”,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实践。

    广州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人民网记者表示:“近年来,我们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作为‘头号工程’。大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社会力量参与,并强化指挥协调、要素保障、督查考核机制。”

     57个县(市)八成属于农产品主产区或生态功能区,经济总量较小、增长较慢、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县域短板如何补齐?

    加快建设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冷链物流设施;全面完成工业园基础配套设施升级改造项目、智慧园区建设项目……广东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提升产业平台功能,完善消费和商贸流通设施,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乡镇弱项如何变强?

    在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组团式”科技服务热火朝天。数千名农村科技特派员精准把握县镇村科技需求,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培训农户推动“三农”创新驱动发展。随着乡镇联城带村能级提升,一大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加快培育。

     广东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如何让农村颜值更高、里子更实?

     云浮新兴龙山塘村培育品种优质的“红宝石芭乐”,小小芭乐树结出丰收致富的“甜蜜果”;汕头澄海西社村深耕狮头鹅特色农业,通过幼儿醒狮秀、扬琴演奏等“以文塑旅”擦亮古村名片……广东约2万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特色文旅,将一批批“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蒋达勇认为,要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注重统筹联动,强化分类推进,探索城乡融合新方略与乡村振兴新路径。为破解城乡之间不同频、资源流动与资源配置阻隔受限的矛盾提供实践探索。

      珠江奔海不舍昼夜,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之年要有关键作为,广东瞄准新的高度攀登,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正当时!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第七届民族品牌全球推介大会在京召开.陈至立出席并讲话 第七届民族品牌全球推介大会在京召开.陈至立出席并讲话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