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 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接受《欧洲侨报》记者专访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22-10-22 21:19:15





二十大代表,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
欧洲侨报 讯    本报记者受邀参加中共二十大采访活动。到达新闻中心第二天申请了采访中共二十大代表、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下面为采访内容:

《欧洲侨报》记者:十九大后,淮安提出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请问您在未来将带领淮安人民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推动淮安实现跨越式发展?
陈之常代表: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全国全省一样,淮安各项事业发展走过了不平凡历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与全省一道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相继迈过3个千亿台阶、是10年前的2.35倍,由2012年的全国第80名上升到2021年的第59名,成功收获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文明城市、世界美食之都等金字招牌。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将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和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创新实干,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淮安篇章。一是共绘宏伟蓝图凝聚发展合力。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行,坚持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一个奋斗目标”,探索经济体系、空间格局、生态建设、群众生活、社会治理“五个现代化布局”,实现在省域内速度与质量、在长三角中特色与功能、在全国发展中实力与排名“三个跨越赶超”的“153”发展战略,引导全市上下共逐城市复兴梦想。二是用好科学方法提升发展水平。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路径和实践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深刻领悟省委“淮安正处在‘重塑’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坚持对标找差、补短强特科学方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交通地位、产业结构、中心城市功能重塑,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跨越赶超。三是聚焦主要矛盾破解发展难题。聚焦淮安产业不强、项目不足这个主要矛盾,树牢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持续攻坚重特大项目、优化营商环境,加速推进优质重特大项目集聚,着力提升产业整体质效和竞争力,不断夯实发展根基、增强发展支撑。四是打造过硬队伍筑牢发展保障。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完善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牢记“三个务必”要求,敢担当、善斗争、勇作为,更好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奋力开创淮安事业发展新局面。

《欧洲侨报》记者:在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以及江淮生态经济区等多个战略叠加实施中,淮安都处于举足轻重地位。请问淮安市委将如何带领淮安人民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陈之常代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进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有力推动了区域发展发生历史变革、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实施,淮安战略区位条件极大改善,要素集聚效应加速显现,迎来难得发展机遇。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我们将以更加强烈的机遇意识和责任担当,主动对接重大战略,全面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方面,在扩大开放中拓展新空间。“向东”积极策应融入沿海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更好实现借港出海;“向南”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南京都市圈等战略,强化与长三角中心区交通物流快速链接、产业协作互补对接、营商环境无缝接轨,更好承接优质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源辐射;“向西”发挥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衔接融通长三角中心区的节点作用,拓展江淮区域合作;“向北”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化产业头部高端项目分工配套协作,着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另一方面,在彰显特色中增强竞争力。用好区位、生态、文化等特色优势,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积极推进宁淮铁路、机场三期、淮安港三期等建设,着力打造“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实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以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为引领持续擦亮“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城市名片,进一步塑造淮安城市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欧洲侨报》记者:请问作为家乡父母官如何让淮安父老乡亲钱包鼓起来?
陈之常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淮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创造经得起检验的高水平全面小康成果,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2年的2.2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23下降到2.01。我们将始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常思“安危冷暖”、多解“急难愁盼”,努力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均衡、共同富裕的生活。一方面,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做大“蛋糕”。把稳岗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保障用工15条”政策,大力实施“技能淮安”行动,健全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机制,持续优化创业富民政策体系,切实保障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纵深推进乡村振兴“三级先导”工程,深入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和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大力实施产业富民行动,因地制宜发展盱眙龙虾、洪泽湖螃蟹等特色种养和传统手工艺、旅游民宿等特色产业,更好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分配结构分好“蛋糕”。用好市场“无形之手”优化初次分配,健全工资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深化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切实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用好政府“有形之手”优化再分配,深入实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及时调整基本生活救助标准,更多关爱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让每个人都生活得更有尊严;用好社会“道德之手”优化第三次分配,完善先富带后富帮扶机制,传承漂母“一饭之恩”慈善文化,大力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责任编辑 阳光)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时政微纪录丨琴澳和鸣 共谱发展新篇 时政微纪录丨琴澳和鸣 共谱发展新篇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