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最近,十年未见的大学同学给我发微信,说想到埃及来玩,问我埃及如何?
我说我挺喜欢埃及的。埃及的环境其实有点“脏乱差”,而真正让我对这个古老国度产生深厚感情的是当地人。
活泼、自信、健谈、热情的埃及人
很多人都说阿拉伯人性格外向奔放,埃及人就很典型。他们整体上更外向活泼,而且非常自信和乐观,对外国人也特别热情,有时这种热情奔放让我受宠若惊。
走在开罗的大街上,埃及人总会主动上前跟你打招呼。他们打招呼的方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用中文说“你好”;直接问我“What’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拿起手机,要和我拍照合影;非常真诚地说:“Welcome to Egypt!”(欢迎来埃及)。
在当地咖啡馆,热情的服务人员让作者试着冲泡咖啡。
埃及人的热情友好还体现在马路文明上。除主路和一些交叉口外,埃及的红绿灯和人行道很少,过马路对于外国人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过,在我面对急速飞驰的轿车不知所措时,面前的车会突然停下来,司机伸出手微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我过去。有时遇见交警,见我过不去马路,也会立马挥手让车停下来。
除了这些在大街上偶遇的陌生人,我对当地人热情友好的深刻印象,还来自一起工作的埃及雇员。
我们的雇员阿姆拉和很多埃及人一样,爽朗幽默、喜欢聊天、乐于助人。
记忆最深的是,一次聊天中我和他提及埃及的一种特色美食kushary(当地人的一种主食,有点像我们的蛋炒饭)。他说自己的妻子非常擅长做kushary。我便随口说了句:能吃到你老婆自己做的kushary就好了。
图为埃及的kushary。图片来自网络
过了两天,阿姆拉突然在傍晚给我发信息让我到办公室。我去后,他把一个橘黄色的大包递给我,说这是他妻子做的kushary。
我回到家打开一看,简直惊呆了。这个橘黄色大包是个巨大的保温包,里面放着各种饭盒。kushary通常是用米饭、通心粉、洋葱、黑扁豆及番茄酱等做成,阿姆拉的妻子居然把这些做好的食材分别放在不同的保鲜饭盒里,以方便我根据自己口味偏好拌在一起。
阿姆拉和他妻子白天都有自己的工作,下班后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如此紧张的生活节奏还为我的一句话忙活半天,着实令人感动不已。
不爱运动的埃及人
埃及人虽然性格活泼开朗,却大都不爱运动。糟糕的路面环境和稀缺的公共空间或许是导致他们“好静”的重要原因。
埃及专门为行人设计的人行道和红绿灯很少,在这里散步可不见得是放松的事情,相反需要随时保持警惕,因为需要处理的信息太复杂:比如路面凹凸不平、丢放的垃圾、野猫野狗、开得飞快的汽车、要钱的小孩或者妇女等等。
那么公园呢?要知道,在埃及这样一个90%都是沙漠的国家,公园简直少得可怜。即便是在首都开罗,也只有市中心的爱资哈尔公园和偏远一些的家庭公园可以选择。
作者在开罗最大的公园爱资哈尔公园。
在公园里,你也见不到跑步、散步、打拳、滑旱冰、跳广场舞的人群,埃及人更愿意坐在公园长椅上静静享受这片绿色,或是在草地上搭个帐篷野餐。
有少数喜欢健身的埃及人会去健身房或者俱乐部。这些俱乐部是会员制,需要支付价格不菲的会费。
热爱甜食的埃及人
开罗的甜品和蛋糕店很多,各式甜点外观精致、种类五花八门,不过它们都不太对我的胃口。因为尝过便知,它们的甜度都是“原子弹”能量级别的。
作者拍摄的埃及各式甜点。
不仅如此,埃及人在喝咖啡和红茶时必须加糖。分社的一名埃及雇员说,他通常每杯加一包糖,这已经是埃及人当中很少的量了。在埃及,一杯咖啡或者茶搭配两三包白糖是特别常见的事。
在埃及超市的货架上,一般有一整排货架摆满各种品牌和种类的糖。我甚至觉得,这里的可乐、冰激凌、士力架要比国内的甜很多。
埃及人口6600万,据说每年糖的消费量在200万吨左右,按人口来算,平均每人每月的糖消费大约为3公斤,因此一些成年人每月糖的消费达到十几公斤是很普通的事。
埃及人喜好甜食也产生了很多健康问题。有数据显示,埃及是世界上肥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埃及成人的肥胖率高达35%,大约10%的埃及人患有糖尿病。
什么?下午三点吃午饭!
埃及人一日三餐的时间都比中国人要晚。他们的早餐时间是8:00-10:00,午餐是15:00-16:00,晚餐是21:00-22:00。
有时我和同事出去吃饭或逛街,因为吃饭时间差异,难免遇到尴尬情况。比如中午十二点多感觉有些饿,我们想去饭店吃午饭,却被告知午餐13:00以后才开始,现在只供应简单的早餐。
作者的女儿在埃及大街上吃当地的大饼。
除此之外,埃及人还有一些其他的风俗习惯。比如在婚礼上,新郎、新娘和来宾会伴随着富有节奏感的阿拉伯音乐一起跳舞,场面非常热闹;埃及人还喜欢抽水烟,喝红茶、咖啡等。
不过埃及人也有许多与中国人相似的地方,比如家庭观念非常强、重视子女的教育和培养等等。
因为民族、宗教、文化的因素,埃及人身上一些独特的东西时常让我感到新鲜有趣,而他们身上与中国人相似的地方又让我和他们相处时感觉舒服亲切。
作者 高阳 新华社中东总分社英文编辑室发稿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