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书乡丨华侨潘立辉在法国的两个孩子:一个叫亨利,一个叫“友丰书店”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19-12-25 01:57:14





《欧洲侨报》讯    这家在巴黎的中文书店40岁了,它有一家同名出版社,花了20年时间译介了《史记》。

打开视频,和我们一起去逛巴黎的友丰书店。

一张海报,认识友丰书店。

走进位于巴黎拉丁区王子街的友丰书店,已经退休的潘立辉仍然埋头在门口的柜台里,整理准备发送给法国一些中学的学汉语的书籍。“我这是帮儿子看店。”潘立辉笑着说。几年前,他的儿子潘亨利就已经正式接班,成了这家已有40年历史的书店新主人。如今,父子俩有分工,儿子负责联系经销商、书商、印刷厂和送书,店还是留给老父亲看。

其实,这家几乎和亨利年纪相仿的书店,也是潘立辉的另一个孩子。他在其中花费的心血一点都不比养育亨利少。

他舍不得离开。

友丰书店创始人潘立辉先生。

火遍中国的《人民的名义》,要出法文版了

今年66岁的潘立辉不久前动了心脏手术,左眼也因青光眼做过手术,现在右眼也患上眼疾,看书越来越困难了。但对于即要出版的书,他仍坚持读原作,以判断是否适合自己出版。

前不久,友丰出版社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购买了反腐题材小说《人民的名义》法文版的版权,由友丰组织人员翻译,准备用一年时间完成出版。“《人民的名义》改编的电视剧和原著我都看过了,是本好书。好不是因为它走红,而是准确把握了中国现在发展的脉搏,以反腐的名义讲述了中国曾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故事。我觉得这是向西方讲述中国故事极好的教材。” 潘立辉对捕舆者说。

友丰书店出版的九卷本法文版《史记》——这也是世界上首部《史记》的外文全译本。

其实,友丰书店出版的每一本书,从规划到上架,都经历了长时间的打磨。一些大部头著作——比如译介法文版《史记》,前后花费了20年。书店委托的译者都是在各自领域有相当造诣的中法学者和专家。潘立辉表示,翻译和出版中国图书,是一个繁复的工程,译者、校对、编辑环节多,“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

除了细心打磨,他认为在法国做出版,最重要的还是要知道法国人的阅读需求和习惯,做让法国人“读得懂”的书。许多译著,不仅要有原文和译文,还要有拼音、插图和背景知识解读。“一些艰深晦涩的中国古代典籍,比如《周易》,每页都标注了大量的法语注释,让法国人读得懂,也愿意读。”

“如果我怕赔本,就不会做书店了”

友丰书店藏书甚多,约有4万种来自中国大陆、1万种来自法国、5000多种来自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其种类则包括学术、科技、医学、文学、戏曲等,可谓包罗万象。

踏进书店大门,一张长条桌上横竖摆放着一摞摞书,像鼓起的小山丘,其中《孟子》、《水浒传》、《王阳明》等名著, 被摆放在很显眼的位置。在选书上,潘立辉说自己不追求流行,而更重视书的内容。出版名著难免叫好不叫座,但潘立辉摇摇头, “如果我怕赔本就不会做书店了”。他对捕舆者说,像《三国演义》这本名著,找到愿意翻译的译者时,大家很高兴,因为出版后,法国人还有华侨就可以读到这本书了。“法国人并不习惯书中人物很多,但是我们希望西方人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接受我们中国作家的写作思维。”

近几年,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法国人越来越多,友丰组织法国汉学家翻译了很多中国文学名著,以及研究中国文化的学术著作。随着影响的日益扩大,法国一家大型出版集团曾提出收购友丰书店和出版社,但潘立辉拒绝了。

前来购书的当地读者。

40年如一日,打造法国最“大”中文出版社

潘立辉从未想过要靠书店谋生。1951年,他在柬埔寨一个华侨中医世家出生,父亲的“中国药品商行”是柬埔寨最大的中药行。小时候,店员常念《三字经》、《千字文》给他听,所以潘立辉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很老实”。

1973年,他赴法国索邦大学深研佛学。读书时,他感到在巴黎找中国的资料、书籍非常困难,于是就萌生了开家中国书店的想法。1976年,大学毕业后,潘立辉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在法国著名的拉丁区、母校边的王子街45号,租了一家店面,创立“友丰书店”。店名是岳母起的,取 “以文会友,财源广进”之意。

书店开始只是销售一些与中文有关的图书,但潘立辉逐渐发现,中文书的供应面非常狭窄。那个年代,华侨大多是东南亚移民,迫于生计,再加上并不太懂汉语,所以生意十分萧条。整整6年,书店一直是入不敷出,多亏他家境殷实,又有夫人的大力协助,才渡过难关。

潘立辉的夫人,在友丰书店经营的艰难时期,她给予了潘先生很大支持。

在经营中,潘立辉感到自己进的书和读者的需求存在不少差距,因此又萌生了办出版社的念头。1980年,友丰出版社成立,开始出版与中国有关的图书。从最初的一年出版一本书,到如今一年出版五六十本书——“友丰”在巴黎已拥有两家书店,友丰出版社则成为了法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出版中文图书的出版社,图书种类包括工具书、教科书、文学作品、文化图书、画册等。除中国图书外,友丰出版社还译介柬埔寨、越南、日本等其他亚洲国家的书籍。

工作人员向捕舆者展示书店里的中文书籍。

友丰书店的藏书甚多,大概有4万种来自中国大陆、1万种来自法国、5000多种来自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其种类则包括学术、科技、医学、文学、戏曲等,可谓包罗万象。友丰出版的图书也得到了法国主流社会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学汉语和辞典类书籍,占法国市场的60%以上。像《中国全景》等汉语教科书,已被法国多家中文学校选为正式教材。

1998年的“法国图书沙龙”就把最高的“沙龙奖”颁给了友丰出版的图书《东歌》。2000年,友丰出版了李晓红关于“龙”的系列图书,获得了出版界的最高奖“院士奖”。

“我们遇到了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好时代”

在巴黎,凡是说到中国图书,人们都知道有一个叫“友丰书店”的地方。但在2015年,巴黎圣日耳曼德佩区的标志性老书店“桅楼书店”(La Hune)宣布关门,让潘立辉感受到了压力。“其实书店、出版社一直都没赚什么钱,现在也不比以前更困难。但这几年,来买中国书法字帖、中文教材的法国人越来越多了,有时候还有读者来书店和我讨论中国问题。”

随着传播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实体书店不断受到冲击。但潘立辉认为,书店面临的真正问题是现在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上世纪)80年代我们书店经常有很多年轻读者,因为囊中羞涩,无力购买,就在我们书店读,有时候读上一个整天,我们也不会赶他们走。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少,能坚持阅读的年轻人非常少见。来法国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条件越来越好,下餐馆、开好车,但是人文底蕴却不够。”潘立辉感叹,中华文化的传承在一言一行之间,在瞬息万变的当地社会,坚守传统价值和礼仪观念更加重要。

他希望把这块阵地一直坚持下去,因此很高兴儿子亨利接手这份工作。“现在在外面跑的都是他,我就守在店里。作为一个华裔,我始终感觉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们的责任。而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好时代。”

捕舆者看到,书店里还摆放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著作《治国理政》法文版。潘立辉说,弘扬中国文化、坚持文化自信写进了中共十九大报告,并且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这让他们这些做文化工作的人特别高兴:“国家重视了,我们更有前途了。相信那些想在中国文化中寻求答案的人,友丰书店不会让他们失望。”(文章来源:中新社华舆客户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时政微纪录丨琴澳和鸣 共谱发展新篇 时政微纪录丨琴澳和鸣 共谱发展新篇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