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场特别的运动会在全网刷屏,原因很“硬核”:赛场上的运动员都是机器人。
昨天(17日),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闭幕。这场为期3天的科技体育盛会,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参赛队伍、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同场竞技。
从田径、足球、武术到实用场景挑战……一项项创新赛事,展现出科技与运动结合的精彩火花。不少网友感叹:“太超前了!”
01.
从春晚转手绢儿到赛场一骑绝尘
比赛首日,宇树科技H1人形机器人就斩获两金,分别是运动会首金1500米的冠军(6分34秒)以及400米冠军(1分28秒)。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夺冠的机器人正是曾经登上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侧重点不太一样,所以做算法的时候要做一些调校。这次主要是在软件上做了针对跑步速度方面的升级。”
宇树科技的机器人还在4×100米接力赛中夺得冠军。值得一提的是,机器人接力赛是不需要有实体交接棒交接的,只需要前后两棒的选手在赛道上完成侧方身体的重合,就算是完成交接。
此外本次比赛的跑道也经过特殊设计,人类的跑道通常的宽度是1.22米,但是场上机器人跑道的宽度则增加到了2.1米。一是方便在接力比赛时机器人的交接,二是为了降低机器人在比赛中串道的概率。
02.
人形机器人史上首个百米“飞人”
备受关注的“百米飞人”大战中,100米预赛时,就有23组90位机器人选手参赛,是本次运动会上参赛选手最多竞争、最激烈的项目。
决赛中,北京天工队的“具身天工Ultra”机器人以21.50秒的成绩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运动会100米短跑项目的冠军。
该机器人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是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赛场中,唯一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全程无需人工遥控在赛场奔跑的选手。
根据官方公布的比赛规则:100米、400米、1500米、4x100米接力、100米障碍均以比赛用时决定名次;遥控方式比赛用时乘权重系数1,全自主方式比赛用时乘权重系数0.8作为最终成绩。
03.
5V5足球赛 机器人自主决策
运动会上,足球比赛吸引了众人目光。其中,全程自主AI运行5V5足球赛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
根据比赛规则,所有参赛机器人在赛场上均进行自主决策,在无人工干预下同场对抗,做出踢球防守与队友配合等判断,这是对人形机器人群体智能与决策技术的综合考验。
5v5足球比赛决赛中,清华大学火神队凭借强大的比赛策略以及出色的算法调试,最终1比0战胜德国联队获得冠军。
04.
机械身躯演绎中华武术
武术项目比赛中,参赛机器人外形、身高各异,有的摆出“弓步冲拳”等长拳动作,有的展示“野马分鬃”“白鹤亮翅”等太极招式。
其中“机器人大侠”一套行云流水的太极拳直接“出圈”,吸引外国记者拍摄打卡。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仲裁委员兼武术项目技术代表张继东表示,机器人在短时间内能做出咏春拳的动作以及武术抱拳礼等,“能够做得那么漂亮,我觉得也挺震撼的。”
最终,柏奥尼克机器人队伍凭借机器人灵巧的关节控制和流畅的武术动作,从四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斩获本次武术项目冠军。
05.
场景赛单元 体现未来应用方向
除了这些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外,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还创新设置了场景赛单元,包括工业场景、医药场景、酒店场景、仓储场景4个类别,这是为了考验机器人在真实应用中的综合能力。
在酒店场景清洁服务技能竞技中,机器人需从规定起点出发,在限定时间内,将散落在家具上的废纸团、易拉罐、塑料袋等垃圾投入垃圾桶。
在医药场景的拆药分装技能竞赛中,参赛队伍针对机器人抗干扰能力、机械臂灵活性等内容展开比拼。一位参赛队员表示,“这个比赛让我们看到了像这种轻型的协作的双手臂机器人,可以在非常精细化操作的领域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06.
逗趣花絮 展现机器人运动别样魅力
运动会上,机器人运动员在奋力拼搏之余,还有不少有趣的画面。
有的机器人秀起才艺,表演后空翻。
有的机器人则悠闲地迈着小碎步,开启溜达模式。
有的机器人则原地躺平。
这些可爱的瞬间为赛事增添了轻松与欢乐,也展现出机器人运动别样的魅力。
当人形机器人站上竞技场,碰撞出不一样的科技火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说:“我们举办这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希望能够挑战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极限,找准技术创新的突破口。”据了解,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2026年8月在北京举办。
运动会上,机器人们跑出了速度,也跑出了想象力,更是展示了更多应用的可能性。也许在不远的未来,机器人会成为和人类并肩协作的伙伴。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监制/李浙 主编/王兴栋
总台记者/许梦哲 王胜东 王丰 袁嘉忆 胡亚利 康骏驰 袁成刚 张河运 齐欢 朱铭沁 于也深 文靖 夏天 于也深 魏雨彤 刘雪楠 邵薇 杨凯 赵晨
编辑/战星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