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正在迎来“绿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季节,来到杭州,人们很快会感受到这座城市“接天莲叶无穷碧”之美。这是杭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在这片土地上波澜壮阔、绵延不绝展现的,还有创新的热情与实践。
曾经,杭州孕育出了阿里巴巴这样名满天下的科技巨头。如今,科技创新正在重新定义、重新塑造这座千年古城,在杭州点击鼠标,联通的是整个世界。
抢人,抢高人
在一线城市创业、工作十几年后,武凯来到杭州,才“第一次真正感觉自己是个人才”。
心态的变化来自于环境的变化,在梦想小镇创业一年多,管委会各部门负责人经常主动来公司询问有什么困难和需要,武凯住上了每月只需1500元租金、“装修非常好”的公寓,就连办个500人发布会都能申请到极为便宜的场地。
更重要的是,就在这不长的时间里,这家叫数澜科技的公司从6个人扩张到了160人。有的员工从国外留学回来直接落户于此,更多人从北京、上海闻讯而来。
“我们把落户、住房、教学、医疗、社保一系列都打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城市像杭州这么系统、综合。来杭州创新创业,只要心无旁骛搞好项目就行。”杭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各大城市掀起“抢人”风波之际,这项工作在杭州已进行了至少三年——2015年出台的“人才新政27条”,2016年出台的人才“若干意见22条”,今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恰是杭州“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具体表现。
城市的诚意在政策铺垫下,正开花结果。
同样是梦想小镇里,一处不大的办公室被称作“联合国”。创业者、加拿大人尼克·米切尔笑着解释说,这家名为西顾视频的公司,专注于VR(虚拟现实)视频开发,团队成员既有中国人,也有来自波兰、俄罗斯、德国、乌干达、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人才。他们中好几位都是在杭州留学后,决定扎根于此的。
杭州网罗天下英才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前不久,西湖大学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这一广受瞩目的高等研究院,正面向全球选聘具有较高学术造诣或学术潜力的领军人才和青年科学家,并已收到全球近4000人的就职申请,已被吸引来的,不乏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许田等顶尖人才。
事实上,杭州2017年人才流入率和海归人才净流入率首次成为全国城市第一,正在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创新“热土”之一。
立支点,撬杠杆
杭州渴望创新。
2018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的1号文件,便是支持科技创新的《关于加强众创空间建设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杭州的众创空间建设借鉴美国硅谷、以色列孵化器的先进经验,将“市场机制”和政策扶持的“风险补偿机制”有机融合,坚持投资与增值服务相结合……最终,杭州希望在培育新经济、产业创业新动能上产生累累硕果。
来自政府的支持并不盲目。杭州市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年他们可以支配的资金只有5亿多元,远少于其他几个城市,但杭州的策略不是用钱补贴企业,而是以其为杠杆,引导更多资本支持企业发展。
“四两拨千斤”的策略是,既设立杭州市政府引导基金,也设立政策性科技担保,科技型中小企业周转资金,以及与各大在杭银行合作成立的科技银行。甚至,还针对创业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跨越期4个不同阶段,构建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创新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如今,杭州平均每天的创新创业活动达到10.23场;众创空间开始向专业化、国际化发展,优秀众创空间占浙江省的70%;国家级孵化器已达32家,连续5年居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
更大的支持,在于破除企业发展的制度障碍。今年全国两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正是发端自浙江。作为浙江省会城市,杭州聚焦商事登记制度,在全国首推“商事登记一网通”,仅2017年就实现全年累计减少企业跑趟30万余次,有效激发了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更是按照“能放全放”的原则,下放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权107项。
在这座“移动办事之城”,企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杭州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很大,甚至对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还会“一事一议”。比如,西湖大学领军人才施一公教授等科学家带领的4个创新团队项目,分别获得了1亿元的资助。
以全城智慧,建智慧城市
杭州市公安局的毒驾查处率,在2015年只有12%左右,到2017年便提升到了60%以上,特别是无证驾驶查处率可提升至90%以上。“出卖”毒驾者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自己。公安部门用大数据进行了毒驾模型的建设,通过涉毒人员信息、人员关系数据、车辆登记信息、卡口过车信息,大大提升了精准发现和查处能力。
这是杭州建设“智慧城市”后的成果之一。当然,远不止于此,截至5月中旬,杭州市收集的政务数据达到了373亿条,全国城市无出其右者。杭州不光数据庞大,还以相当强的逻辑性进行了整理,这意味着数据“有用”。
一个例子是,大城市经常面临的交通拥堵问题,正在数据帮助下得到缓解。在两个试点地区,当地政府通过安装智能摄像头,实时掌握各个路口车流量、交通事故情况,实时调节红绿灯,将过去红绿灯四套方案,升级为几百套方案。甚至,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能在车主报警前便赶到现场。最终,试点地区基本提速达到10%到20%。今年,试点将扩大到杭州主城区24%的区域。
这一切,来源于2016年杭州·云栖大会上首次宣布的“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计划。其目的,是推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连接散落在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建设城市的人工智能。
5月15日,全国首个城市数据大脑规划——《杭州城市数据大脑规划》发布,明确了未来5年杭州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方向。
让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是杭州集合了政府与企业的智慧,共同推动城市治理水平升级。城市数据大脑从一开始,便在内核层面采用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术,并依托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浙大中控、富士康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力量,共同让城市变得更智慧。
曾经,杭州是“三无城市”——无地矿资源、无港口资源、无政策资源,如今在创新驱动下,正在变成“三有城市”——有数据资源、有互联网港口资源(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有跨境电商等政策。
杭州的,就是世界的
5月15日,法国戛纳阳光灿烂,各国观众们排成了上百米的队伍,等待观看《地球最后的夜晚》。这部在本届国际戛纳电影节备受好评的电影由年轻导演毕赣执导。5月27日,在位于杭州西溪文化创意园区的华策影视总部,作为出品方之一,公司的员工们正在庆祝又一部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
这几年,华策影视将1万多小时的中国影视精品,卖到了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卖出的影视作品长达1万多小时;在G20国家,华策影视的作品实现了全覆盖,影视作品时长超过1.4万小时。其中,《海棠依旧》等诸多主旋律作品是第一次走出国门。
杭州的,就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句话正在不断得到验证。
立足杭州,便可辐射全国。咪咕数媒对此感受很深,作为中国移动旗下唯一经营全媒出版、人工智能和手机报业务的专业互联网公司,该公司在杭州的办公区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全国用户的实时阅读图景,全场景月活用户数高达9400万。
立足杭州,也能影响世界。莫斯科谢诺梅杰沃机场、东京成田机场……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自杭州的支付宝,都有着非常醒目的标志。伴随着中国人每年1亿多人次的出境游,人们熟悉的移动支付正走向全球。
不但如此,在海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这一“中国方案”有着巨大需求。东盟国家近6.8亿人中,就有3.6亿人缺乏基础的金融服务。以来自中国杭州的技术,为相关国家“赋能”,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模式。其中,印度版支付宝Paytm用户数在两年内,从不到3000万增长到2.5亿,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像这样的模式,已经落地韩国、泰国、菲律宾等9个境外国家和地区。
“如果有国外商户不能理解的,我们就会把他们带到杭州来,看看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成熟的地方是什么样子。毫不夸张地说,他们从下飞机开始就感到震惊。”蚂蚁金服国际市场高级专家项臻骄傲地告诉本报记者。(文 龙 巍)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