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行动与实践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19-12-25 09:52:29





《欧洲侨报》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和东盟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构绘了区域经济大合作的宏伟蓝图,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同时为陕西省和西安市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15年3月,国家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凭借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科教资源、产业聚集等优势,几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迅速行动,抢抓机遇,按照“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原则和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进行了一系列扎实有效地谋划和实践。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西安带来的机遇

建设“一带一路”这一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国家倡议,对西安来讲,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机遇:

第一,建设“一带一路”为西安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西安是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从国家层面确定的以国际化大都市为发展定位的城市。但目前西安距离国际化的标准仍有较大距离。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建设,西安作为经济带上的核心城市,必将成为区域内的强大“磁石”,吸引大量的跨国资本、企业和人流向西安汇聚,从而加快提升西安的经济外向度和国际化水平。

第二,建设“一带一路”为西安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引擎。在以综合交通通道为展开空间,依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和中心城市,对经济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经济一体化,最终实现经济协同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西安作为国内连接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吸引大量国内外企业进驻,带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推动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第三,建设“一带一路”为大力弘扬西安城市精神的历史契机。汉唐长安之所以伟大,主要体现在它“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上。正是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得长安能够吸引世界各国人才,包容各地不同文化,在吸纳各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内外各种文化将在西安汇聚、交流。文化的聚集、交流,这将提高西安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推动西安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这些都对我们大力弘扬西安开放、包容、大气的城市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必将为西安的文化复兴提供强大动力。

二、西安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和优势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国内沿线各省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抢抓机遇,分析优势,主动谋划,应势而动。我们陕西省提出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目标定位。具体到西安市,我们的总体定位与省上一致,也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具体来讲,就是要把西安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创新能力、最具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结合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总体定位,我们认为西安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优势:

(一)国家战略聚焦。

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对外开放、区域协调、军民融合、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战略不断聚焦西安。《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支持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西安建设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打造西部地区门户开放城市等国家层面规划在西安叠加推进。同时,西安还承担着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开放型体制机制建设、服务贸易、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下一代互联网等近20项国家级试点、示范任务。特别是省市共建大西安,将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交由西安代管,使西安具备了在更大体量、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程度改革示范的优势。

(二)历史文化悠久。

西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世界文化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有6处遗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拥有“一带一路”沿线世界级文化旅游资源,被誉为中国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具有源远流长的开放合作基因和基础,并形成“承古纳新、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交,首都长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世界上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大唐西市。百万市民中外国侨民多达10万人,其中3000多名外国人在唐朝做官。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拥有极强的民族文化代表性、识别性和包容性,具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和世界级影响力。

(三)科创资源富集。

西安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三位,拥有各类科研开发机构3000多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1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研究和行业测试中心122个。两院院士64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万人,密度居全国之首。拥有普通高校63所,研究生培养单位46个,各类中等职业学校189所,高等教育在校学生120万人,每年高等教育毕业生超过30万人,硕士、博士毕业生2万余人。西安军工资源优势居全国第二位。西安是“全国十大创新型城市”之一,2016年科技成果交易额711亿元,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目前,西安正在积极推动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和军民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科创资源汇聚富集的高地。

(四)区位优势突出。

西安地处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和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联通欧亚、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中国北方第二大门户枢纽机场,2小时可覆盖全国85%的地区,国内外通航线路达到324条,其中国际航线53条。2017年前三季度旅客吞吐量达到近4000万人(次)。西安铁路枢纽是全国铁路六大枢纽之一,西安北客站为亚洲最大火车站(18站台34线),将建成全国“米”字型高铁枢纽网,以西安为中心到主要省会城市的“高铁一日生活圈”初步形成。中欧班列(长安号)实现常态化运行。西安公路枢纽是全国公路六大枢纽之一,基本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网和“一环十二辐射”为主骨架的公路网,是东联西进、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重要交通节点。具备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汇聚地的基础和优势。

(五)产业基础雄厚。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以比亚迪、法士特、陕重汽为核心的汽车产业,以西电、陕鼓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业,以西飞、西航为核心的航空产业等在国内占有重要份额。拥有全国第二的军工资源实力,依托国内航天三分之一以上、航空近四分之一的科研生产力量,全面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现有各类创业载体150家,入驻小微企业超过1.7万家,形成了类型齐全、氛围浓厚的创新创业环境。2016年,西安(不含西咸新区)实现GDP6257.18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三位,为“一带一路”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创建夯实了产业基础。

(六)开放平台良好。

西安拥有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航空基地及航天基地等一批国家级新区及开发区,拥有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西安出口加工区、西安空港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以及中国(陕西)自由贸易区两个核心片区等开放平台,口岸监管高效,投资贸易便利,服务功能完善,创新要素聚集,营商环境西部一流。174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分支机构相继在西安落户。2016年出口总值946.75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七)服务保障完备。

西安是全国六大通信枢纽、七大互联网直连点城市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水、电、气、暖、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保障充分。西安港是我国首个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开通汉堡、华沙等5条线路。西安拥有国际友好城市31个,外国驻西安总领事馆4家,外国签证中心17家,西安领事馆区建设获批。西安是西北首个对51个国家公民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当前,西安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行“行政效能革命”,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激发和释放市场主体活力,高水平、高标准建设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营造与国际接轨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

三、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顶层设计

2013年9月市委市政府及时成立了全市落实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5月成立了西安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作办公室,确定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基本定位,制定出台了《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2014年6月成立了西安市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全市各有关部门明确任务分工,全力加强推进,为全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强化顶层设计。2013年11月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高地六中心”的工作目标。2014年7月,启动了《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规划》国际招标,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法国、德国等34家国际一线和国内顶级研究机构参与了招投标工作。经过过两年的努力工作,《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规划》于2016年4月5日经市政府第136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战略规划》从前言、战略背景、总体要求、空间战略、打造历史人文之都、打造亚欧合作之都、打造创新发展之都和保障措施等八个方面七个章节,勾勒出了一大战略、两大定位、三大目标、四大抓手、五大平台、六大中心的“123456”的宏观战略蓝图,为西安建设丝绸之路新起点指明了路径和方向。具体来讲,“一大战略”就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两大定位”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三大目标”就是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欧亚合作前沿城市、开放型体制机制创新城市;“四大抓手”就是自由贸易区、中新合作项目、国际内陆港、欧亚论坛综合园区;“五大平台”就是国际合作平台、科教创新平台、经贸物流平台、金融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六大中心”就是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机械制造业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培养中心。

精心谋划部署。在“十三五”规划中单独设篇,从“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开放合作载体建设、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四个方面,明确工作目标及主要措施。2015、2016、2017年分别印发了《西安市“一带一路”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了6个方面28项重点工作63项具体工作任务。《市政府工作报告》也将这项工作纳入全市年度重点任务,从完善提升载体功能、扩大区域务实合作、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增创对外开放新优势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狠抓工作落实。根据年度行动计划,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各项工作的责任单位、配合单位逐项明确、落实责任,并纳入各单位目标考核范畴。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开发区,进一步制定、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推进时序、推进措施,从严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市政府督查室加强督导检查、定期跟踪问效,市监察局加强效能监察、强化监督问责,确保了工作落实。

四、积极探索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构建务实合作平台。2013、2014、2015、2016、2017年成功举办了五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议,倡导并发布了《西安宣言》。与兰州、福州、泉州、桂林、酒泉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先后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地方领导人对话会、上合组织成员国地方合作圆桌会、欧亚经济论坛、2014、2015、2016、2017西洽会暨丝博会、2016世界知名大学西安博览会、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暨友好合作周、丝绸之路经济带工商领导人(西安)峰会、“长安与罗马的对话”等活动。

二是打造“立体丝绸之路”。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行。西安一类陆路(铁路)对外开放口岸及肉类等进口指定口岸获批。“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并实现回程。国内首条“陆空联动”跨境电商货运直飞航线(荷兰阿姆斯特丹——西安)、“西安港——新西兰利特尔顿港”铁海直达国际多式联运新航线正式开通。在德国法兰克福、帕西姆等国际机场设立了西安海外仓,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中哈爱菊农产品加工园区”。西安至华沙、汉堡中欧货运班列实现首发。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正式对51个国家公民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新开通了西安至罗马、悉尼、东京、(柬埔寨)暹粒、阿拉木图、旧金山等10条国际直飞航线。

三是加快改革创新步伐。西安海关与青岛、济南等国内10个海关共同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合作协议》,与乌鲁木齐海关签订《关于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获准优先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督创新制度。“西安港”获批国家代码和国际代码并正式启用。西安多式联运监管中心正式揭牌。西安综合保税区完成首单“委内加工”,标志着西安综合保税区成功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委内加工”创新制度。西安市成功获批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四是西安自贸区正式运营。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区揭牌。西安自贸区是陕西自贸区的核心区,区域面积114.19平方公里(含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0.75平方公里、B区0.79平方公里、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3.64平方公里和陕西西咸保税物流中心0.36平方公里、西安综合保税区6.17平方公里)。核心区涵盖了中心片区、国际港务区片区两大片区,包括西安高新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等4个功能区。两大片区4个功能区按照中省部署和要求,先行先试,对照试点任务,重点在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等方面,已经形成五大类20条创新举措,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建设好陕西自贸试验区提供“西安样本”。

五是不断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制订出台了《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规划(2013—2020年)》和《支持西安金融商务区发展的实施细则》。西安依托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和西安领事馆区,加快西安金融商务区建设。目前,已有陕西证监局、陕西保监局、中国银行全球客服中心等60多个机构落户西安。依托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安高新区已汇聚金融机构及要素平台网点1300多家,已成为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风险投资机构、私募基金公司聚集地之一。西安曲江新区依托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已拥有文化企业4000多家,已形成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建设的“西安路径”。千亿元丝绸之路黄金基金落户西安。成功举办了中国丝路·金融(基金)行业发展峰会。

六是不断深化人文交流合作。2015年西安领事馆区控规方案获批,统建馆建设进展顺利。柬埔寨总领事馆已设立入驻,德国、荷兰、西班牙、瑞士、匈牙利等10多个国家已设立签证中心。西安先后与马雷市(土库曼斯坦)、撒马尔罕市(乌兹别克斯坦)、久姆里市(亚美尼亚)、克拉古耶瓦茨市(塞尔维亚)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目前,西安已31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顺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安市的未央宫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遗址兴教寺塔等6处遗迹申遗成功。西安先后举办了首届、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两届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西安)峰会、丝路文化发展论坛、长安与丝路的对话、2015欧亚经济综合园区发展论坛、“丝路新看点——全国城市媒体社长总编西安行”采访、中亚东干人省亲西安行等活动。

七是实施项目带动做实新起点。建立发布了150个、总投资3451亿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项目库,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4月20日“丝路一号”科学试验卫星随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升空。该星由在陕的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航天天绘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等科研单位研制。由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批准立项,是陕西积极探索深度军民融合模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示范性项目。三星高端存储芯片项目、三星电子高端存储芯片分装测试项目、三星环新动力电池项目(一期)、世界500强企业美光芯片封装项目、中兴通讯西安终端生产基地和比亚迪西安新能源汽车基地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世界500强企业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亚太区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项目、酷派智能终端生产项目和中兴微电子项目等相继落户西安。

五、注重长远发展,扎实持续推进

建设“一带一路”是一项国家重大战略,也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长期性、创新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下一步,全市将积极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谋划,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召开新起点建设工作推进会、走出去企业座谈会,组织“一带一路”知识专题讲座,组团赴丝路沿线城市开展交流合作,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到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兴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二)加快推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已发布的150个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项目策划和包装,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项目建设。

(三)完善功能,加快港口口岸建设。不断完善空港和陆港的港口口岸功能和配套设施,推进“西安港”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建设,支持“长安号”货源组织,积极争取粮食、肉类进口配额,打造国内、国际一流的商贸物流集散平台,完善空港保税功能,积极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

(四)深化合作,扩大人文交流。充分发挥友好城市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人文交流平台。积极宣传,多方协调,争取更多国家在西安设立领事馆。全力办好2018年丝博会等国际性展会活动。

(五)营造氛围,提升丝路起点影响力。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持续加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宣传力度,突出互惠互利,强调共同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不断提升古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快和推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打造服务“一带一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中山大学极地”号出征!执行国内首次冬季渤海冰区综合调查 “中山大学极地”号出征!执行国内首次冬季渤海冰区综合调查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